公元264年,羊祜被曹魏政权封为钜平子,置钜平子国,食邑六百户。其
国都在今山东宁阳县磁窑镇西太平、前丁家庙两村之间。只是因羊祜而设置的钜平子国仅存了一年。公元265年(晋泰始元年),羊祜进爵为郡公,钜平子国废为县。
在曹魏执政时期,钟会比羊祜更受青睐。钟会家世显贵,父亲钟繇为曹魏相国、太尉,辅佐过曹操、曹丕。钟繇也是书法大家,与东晋王羲之并称“钟王”;始创小楷,后代称为楷书始祖。受家风熏陶,钟会在书法方面也深有造诣。他擅长行书和草书,隶书尤其强。
钟会少年时聪慧敏捷异常。钟会五岁时,钟繇带着他去见蒋济,蒋济认为钟会“ 非常人也”。
关于钟会的聪慧,后人有一个杜撰的“故事”:钟繇引见他和哥哥钟毓去见皇帝曹丕,钟毓头一次见皇帝,吓得全身是汗,钟会却很从容。
曹丕问:钟毓啊,你怎么出了那么多汗啊?
钟毓说:“皇上天威,臣战战兢兢,汗如雨下。
曹丕又问钟会:“你怎么不出汗呢?”
钟会学着他大哥的口气说:“ 皇上天威,臣战战兢兢,汗不敢出。”
钟会出生于225年,曹丕卒于226年,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故事,却能流传千年,由此也可见“谣言”可“贵”之处——不是信其有,而是信其“神”。
钟会入仕之时,曹魏大权已经旁落。曹家的皇帝形如傀儡,政权掌握在司马氏手中。一些在曹操、曹丕、曹睿时代主政的名门望族,后代已经倒向司马家,如荀彧、贾逵、王肃等人的后人。钟会早年受到司马懿父子的赏识,成为司马氏重要幕僚之一。
《世说新语》记载,钟会久闻嵇康之名,邀约友朋拜访。正值嵇康在树下打铁,向秀拉风箱。嵇康旁若无人,很久也不和钟会说一句话。钟会起身离开,嵇康说:“你们听说了什么而来?看到了什么而去?”
钟会说:“ 我们听到了所听到的而来,看到了所看到的而离开。”
254年(正元元年),曹髦即位时,赐与钟会关内侯的爵位。钟会私下对司马师评价曹髦:“才同陈思(曹植),武类太祖(曹操)。”
255年,在平定第二次寿春反抗中,他随军东征,任司马师机要秘书。钟会出谋划策甚多,司马师称他有“王佐之才”。反抗平定后,司马师在回师途中重病去世。司马昭从首都赶到许昌接管军队大权。这时,刚登基不久的皇帝曹髦以南方刚平定,下诏令司马昭驻守许昌。钟会向司马昭建议,从速回军洛阳,以免被皇帝架空。司马昭采纳了他的建议,火速回军,驻扎于洛水之畔,把皇帝和权力牢牢攥在手中。
自此之后,司马昭对钟会非常信任,视为心腹股肱。
展开全文
257年,朝廷任命诸葛诞为司空,招其回京。当时钟会母亲去世,正守丧在家,他算定诸葛诞必不从命,于是驰马报告司马昭。司马昭认为事已至此,不再追改。后来诸葛诞谋反,并向东吴寻求援兵。司马昭带着魏帝统帅二十六万大军亲征,圣驾停驻在项县。司马昭率领大军到寿春,钟会再次随行。
当时东吴右大司马全琮之子全怿、孙全端、全翩、全缉等率领三万大军来救援诸葛诞。全怿兄长的儿子全辉、全仪留在建业,二人因为惹上官司,带着母亲和数十曲部渡江,投降了司马昭。钟会设计,秘密替全辉、全仪写信,派遣全仪、全辉的家人进城送信给全怿,说吴主因全怿等人不能拿下寿春而暴怒,要杀尽他的家人,故而才逃往北方。全怿等人闻讯内心恐惧,于是开城投降。投降的人都受到礼遇,从此城中的诸葛诞开始人心背离。后来攻破寿春,钟会出谋划策最多,因此越来越得到司马昭的宠信。时人都将他比作西汉谋士张良。
钟会的人生经历到此,已经与司马家的利益结成了一体。他不但出谋划策,帮助司马家平定两次寿春反抗;甚而皇帝曹髦有不利于司马家的举措,他也坚定站在司马家一边。对于皇帝曹芳被废、三次寿春反抗,钟会都采取倾向司马家的立场。
但一个“意外”,改变了钟会的后半生,也让羊祜走到了前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