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注老胶州后续来了!胶州老地图上的这些位置,现在在哪里呢?(三)

标注老胶州后续来了!胶州老地图上的这些位置,现在在哪里呢?(三)

市井,古代指街市。见《初学记》卷二四:“或曰:古者二十亩为井,因井为市,故云也。”

《管子·小匡》曰:“处商必就市井。”尹知章作注对市井解释曰:“立市必四方,若造井之制,故曰市井。”

2009年9月14日,胶州古方井被确定为“胶州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导航我找到了方井街,顾名思义此处肯定和方井有关,方井应该就在附近。

打听附近的居民,他们有的只是听说过,但具体位置并不清楚。

终于遇到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他略带遗憾的告诉我这里的老街道已拆的所剩无几,方井就在新建的忠观悦府小区里。

一路打听,几经周折我在售楼处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找到了位于忠观悦府小区里的方井。

方井位于忠观悦府小区内20号楼后

原来的石栏杆换成了木制栏杆,井里漂浮着一些建筑垃圾。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强对此处古迹的保护,在方井附近安装胶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碑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意识。

消失了的慈云寺

据记载慈云寺原址在寺门首路东头,慈云寺与洪福寺之间有地道相通,我一直对慈云寺原址具体位置感到困惑。

直到一天下午我从劈柴街老房子主人的回忆中找到了答案。据老人回忆大约1970年左右,那时中苏交恶,国内号召“深挖洞,广积粮”,在挖防空洞的时候在图中黄圈位置曾经挖出过一条地道,两米多高宽约三米青石地面,老人和同伴曾经下去玩耍过,但具体走向不得而知,后来地道盖房修路被埋于地下。根据洪福寺有地道通慈云寺的记载,我将地图上洪福寺原址位置(图中绿圈)与老人回忆中发现的地道大致位置(图中黄圈)连线,而后将其向寺门首路相交,于是找到了图中红圈⭕️ 的位置,据老人回忆以前这里有一片寺庙,⭕️位置 就是慈云寺原址位置!

照片中位置就是慈云寺原址大体位置。

我曾经在这附近住了近三十年,直到今日我才真正弄懂了寺门首路的由来,但我不知道多年以后又会有多少人能知道寺门首路、知道慈云寺的前世今生?

我欠庸生一壶酒

我此行去砚里庄和庸村的目的,就是去掬一捧濯砚泉甘甜的泉水,去看看砚水湖里的小鱼,去听听麒麟山上清脆的鸟鸣,去走走神仙路,去庸生祠和庸谭说说话。

在砚里庄村我偶遇一名六十多岁的老者,从他的回忆中我找到了早已被深埋在砚泉人家楼盘底下的砚水湖的大体方位。风过了,但早已没有了湖面的粼粼波光,更没有了鱼儿泛起的水花。唯一能和当年砚水湖联系在一起的是小区的名字:砚泉人家。我为砚水湖的消失而惋惜已,“没有了的好东西还很多,再也找不回来了。”老人遗憾的说到。经老人指点,在砚水湖遗址的旁边我发现了一眼机井,据说这就是砚水湖的余脉,至今小区里的人们还喝着这口井提供的井水,甘甜爽口。这一发现多少让我从失落中找到些许慰籍。

辞别老人我又西行,而后一路向北,到庸村去寻访庸生。根据相关记载庸生名庸谭,曾在砚里庄、西庸村一带居住过,那里有庸生祠和庸生墓。

我在西庸村打听了半天,许多村民都摇头不知庸生是何人。我失望的走出村子,在村东头的一家小院旁,我遇到了一位正在侍弄小院篱笆的老者,攀谈中我得知他今年已73岁了。他依然不知庸生是谁,但当我转换思路,问他庸村之名是怎样来时,他顿时打开了话匣。原来庸村就是因为村东头有一处庸生祠而得名,庸生祠原址就在现在的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大门的位置,三间屋规模的一座庙。庙里杂草层生、狐蛇出没,再加上周边很荒凉,老人年轻的时候晚上都不敢路过那里。老人也只是抓住了记忆的尾巴,庸生祠给他留下的印象很模糊。对庸生祠比较熟悉的人们年纪应早已过百,但又会能有几人?再加上庸村里的人不姓庸,庸生被人遗忘似乎找到了理由。但是在所有胶州历史文化名人中,庸生是最不应该被人遗忘的,他虽不曾为官,也不曾有地产良田存世,但他却和《尚书》、《论语》有关!在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整理并传授这两本巨著的人正是他,一个承前继后的关键人物,一位真正的汉代大儒。如此庸生怎能不是胶州的骄傲,他是胶州历史文化长河里一颗最耀眼的星。寻庸生不遇西去庸村寻庸谭,路人摇手皆不晓。不怨世俗人情短,唯恨论语读的少。注: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尚书》、《论语》曾一度失传,若不是庸谭和他的弟子们整理并传授后人,就不会有今天的《尚书》、《论语》传世。庸生绝对是胶州的骄傲,绝对不应该被胶州人忘记。

我找不到庸生祠,也寻不到庸生墓,只好在西庸村旁的土路边踯躅,只能望着路边树梢上的鸟窝神伤。我千赶万赶还是来晚了,晚了千年。庸生,我欠你一壶酒。

胶州古建、遗址是胶州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它们鉴证着整个胶州古城百年的沧桑变化。研究它们,我们能通古晓今;保护它们,我们才能得以传承中华文化。古建筑的保护不能只是纸上谈兵,也不是为了满足一时之需才加以保护。应贯彻保护为主,维修为辅的原则。能保护的就不要维修,能小修的就不要大修,能局部拆掉的就不要全部拆掉,尽量保留古建筑的原始构造和物件,尽量保留它的历史价值。对于胶州来说,既然古建筑、遗址大都集中于胶州古城中,那么我们可以把古城作为一个保护古建筑、遗址的中心,把古城发展建设成以古建筑、遗址为特色的专属区域,重点建设博物馆、文化馆及遗址公园,这样便做到了文化的协调统一。此番古城,岂不是博古通今的最好写照?

商务合作 侵权投诉 粉丝服务 微信号:hy20170151

运营指导:晓晨 本期编辑:晓华

本文来源:胶州人在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bt365备用网站 你家也有「太空科技」:10種NASA發明衍生的日用品
bt365备用网站 阳光易贷怎么样_阳光易贷可靠吗_阳光易贷安全吗
bt365备用网站 17号世界杯阿根廷比分:梅西领衔蓝白军团激情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