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叮叮笑笑生 ©
海报|vv ©
极物君语:
中国人骨子里的牛气,很牛。
中国人吃牛,也很牛。
牛,似乎总是和中国人紧密相连。
在古代,一句“小二,来二斤牛肉”,是英勇好汉们的口头禅;如今,我们评价一个人足够厉害,或是不肯轻易被驯服,也离不开这个“牛”字。
英雄的赛场,不光在竞技,也在风味。今天就来看看,在吃牛的比试里,中国人又将创造哪些精彩。
图|网络©
· 吃牛没那么容易,每一片肉都有它的脾气 ·
坊间有言:没有一头牛能看见广东的日落。
牛杂、牛腩煲、滑蛋牛肉饭、窝蛋牛肉粥……吃牛,广东人绝对是第一。
尤其是以牛肉火锅闻名全国的潮汕。在这里,每一块牛肉都有它的脾气,你要吃得鲜,时机要领先。
如果说云南人将吃菌时的计时器当作生死决断,那么广东人在涮牛肉时的倒计时,无疑是另一场华丽的表演。
多一秒,太老,少一秒,太生。
普通的牛肉分割图,只需要划分到位置,广东人的牛肉分割图,需要划分到口感。
在广东想要吃得好,很容易,因为随便落座点单都好吃。
在广东想要吃得对,很难,因为没有一门涮火锅的手艺,真的很容易与鲜美失之交臂。
会弹跳的牛肉丸,只有恰到好处的煮熟,才能在爆汁的时候,保持肉质的咸鲜筋弹;
懂收缩的吊龙,只有恰到好处的涮熟,才能将鲜滑与细嫩融为一体……
至今没有一头牛能在潮汕人的手下,因炖煮涮锅过久而被舍弃,只是因为鲜的奇迹,永远掌握在会吃的人手里。
图2|vv ©
跟着广东代表队,见识过牛肉火锅的争分夺秒,也别错过考验广东厨师手艺的干炒牛河。
湿炒、干炒的芡汁差异,河粉与米粉的各自演绎……风味在猛火中,从眼前飘入胃里,然后成为脑海中的最佳记忆。
图|胖十斤 ©
隔壁广西玉林牛杂,入了汤粉中去,成了早餐的光辉,而广东的牛杂,在街角的走鬼档,配着已变得糯透晶莹的萝卜,足以治愈冬日里的寒夜。
最后,你还能去番禺,以一碗水牛奶的甜品来收尾,广东的牛气,是尊重每一种牛类美食的脾气,不论哪个部位,都让它施展出自己的武艺。
图2|Q酱 ©
· 吃肉一时爽,一直吃牛一直爽 ·
一望无际的草原,牛羊在狂奔。
内蒙代表队的绝活,是能“嗦骨吸髓”。
只有在这里奔跃过的牛,才能在硕大的牛骨中,藏进隐秘的美味。
硬核的炭烤过后,晶莹黏滑的牛骨髓,胜过无数海鲜的鲜味。细腻、细腻,当油脂和胶质在口中缠绵,再猛烈的寒风也吹不散内蒙人心中的热望。
最原始的吃牛美学,在内蒙时刻上演着。
清炖出锅,剁碎做馅儿,烤全牛,红焖烩熟……
图1、2|叮叮笑笑生 ©
千万别以为内蒙只有羊肉,科尔沁的草原绝不会放你没吃过牛就走。
对于内蒙人来说,何以解忧?唯有吃肉。
图|荔萌君 ©
· 辣椒如此多娇,引无数头牛竞折腰 ·
紧接着出场的,是江西代表队。
这几年,江西凭借“吃辣高地”,刷爆各大榜单,直接空降“没存在感”冠军。很多人才突然意识到,原来这个省份,竟然如此宝藏。
辣椒,到了江西,如此多娇。不光创造出了辣出眼泪的菜色,更引来牛肉爱好者的青睐。没想到吧,江西,也是个隐藏的吃牛省份。
图|网络 ©
一碟南昌人爱的小炒牛肉,红辣的身姿,不输莲花血鸭。
本地优质的黄牛肉,用厚实的纤维,撑起高盐与重辣的暴击,反而让口感均衡得不偏不倚。
图|阿沁啊 ©
一碗景德镇挚爱的牛骨粉、鹰潭的南站牛肉粉,在滚烫的热水里烫出“米粉天堂”的灵魂。
食毕许久后,仍能感觉到这股香气在你的味蕾上溜达,迫使你忍不住在口水的涌流中,回味,再回味。
图1、2|Veronicccaa ©
身披红色荣光的瑞金,红艳的辣椒飘荡在牛肉汤里,再佐点切细的姜丝,悄悄就消解了周遭的寒气。
抚州临川的牛杂、牛骨泡粉,带着客家的风情,即使没有辣意,也足以暖身,在温热的烟火气里,安抚心灵。
爱吃牛的人来了江西,绝不会辜负一路而来的期待。
图1、2|丫梨子a ©
· 甘肃可不止兰州牛肉面 ·
牛肉面的群雄争霸,各省争辉。
但江湖上,开遍中国南北的兰州拉面馆子,或许隐隐透露着谁才是老大。
然而,甘肃代表队会告诉你,真正的牛大,只有在兰州才能吃到。
到了兰州,你才会明白兰州牛肉拉面不等于兰州牛肉面。
图1、2|小岛Colette ©
“汤镜者、肉烂者香、面细者精”“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作为开山鼻祖,回族的牛肉在这里发扬光大。
红汤之上是翠绿的葱花,片片牛肉之下,细滑筋道的面条如同河流,将平原上最优质的小麦香与蓬草的碱性粉末合体,化为香辣的造化。
兰州人爱辣,但他们坚持,面里油泼辣子最重要的是香。激荡过热油的芝麻,在辣椒中绽放,才能为肉面填写最完美的注脚。
图|耙耳朵出门啦 ©
甘肃牛腱子,将运动健将的筋膜与纹路细致的肉双剑合璧。
当卤牛腱子肉切作薄片,蘸取辣油,那种鲜香,是已经走过了一条街巷,也愿意回头。
图|食卉(赖平平) ©
在张掖,你则会见识到一种牛肉小饭。张掖人以骨煲汤,加入暖身的胡椒粉与姜粉,用适量的水淀粉造出粘稠的口感,再将肉片、豆腐片、粉条等浇在小饭上。
滑嫩的小面疙瘩,一颗一颗跃入口中,不胜开怀。
论吃牛,甘肃人不争不抢,但甘肃美食从未离场。
图|彩金呗 ©
· 带你领略酣畅淋漓的牛肉之恋 ·
四川吃牛的精髓,离不开乐山。
如果说川菜在八大菜系中依靠融合,混成了主流,那么乐山小吃的丰富,凭借独有的滋味,将所有挑剔的味蕾收服。
跷脚牛肉,是来乐山不能错过的牛肉之旅。而你只有到了苏稽镇,才能体会到真正的舌尖初恋。
加入八角、白芷、草果、桂皮等香料的牛肉底汤,萦绕出复杂而绝妙的芳香,不浓郁但清鲜。来过这里,你会明白何为鲜美的归属地。
图1、2|dobe拍拍走 ©
有人说,那酥烂的牛肉,如同初次见面就再难忘却的容颜,你不敢太用力的去瞧,只能像两只轻轻触碰在一起的手,一沾上,便如同拥有了整个世界。
比喻虽俗,却道出了它的灵魂。
以跷脚牛肉蘸上独家的辣椒面,瞬间魂魄归位,只要你不怕辣,那一刻便成了精神乐山人。
图|熹餐 ©
出了乐山,便入自贡。
苏轼流放黄州时,为着一口烤肉牛而嘴馋。而如今诞生于乾隆年间的火边子牛肉,也在大放异彩。
四川人在语言上的运用,往往有着超乎想象的生动。除了叠词的趣致,在美食上的命名也多数能咂摸出味道。
火边子,听起来就能想象出它的红亮鲜香。薄如蝉翼的肉片,带着回味悠长的口感,无人不爱。
即使身处三万英尺高空,在川航的座位上来一口,你也会感受味蕾的波动。
图|长明美食 ©
而到了达州,一片传承千年的灯影牛肉,也在唇舌里酥脆。这方纤细,那方豪迈,古城阆中四绝之一的张飞牛肉,和保宁醋同等地位。
而在四川,你甚至还可以尝到西藏青海闻名的牦牛肉。
四川代表队,带你去看潺潺流水、壮阔雪原。再尝尝一口牦牛干配奶茶,舌尖也是鲜香人间。
图|网络 ©
· 不论牛有多犟,都得就酱吃 ·
同样名中带“西”,江西以辣闻名,山西以面出名。
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里的酱牛肉,甚至不输老北京。
身处平遥古城,除了窥见历史的苍茫,也会在下酒时佐一碟牛肉,豪情万丈。
而香草牛肉,更让人在层层包裹之后,生发关于鲜香的想象。
图|laura8150 ©
到了晋中,一斤牛肉配六七两红薯淀粉,搅打上劲,配着葱花豆腐干,便是一碗闪耀着金黄的丸子汤。临汾的牛肉丸子面,也让人痴狂。
图|女侠慢走 ©
在太原,一笼牛肉蒸饺,带着北方人的豪放。席面上的八碗八碟,是一代又一代晋商的舌尖故乡。
总被忽略的山西代表队,吃牛还有一碗师傅现场削出的刀削面,阵阵面条入锅带出的侠气,是吃不够的手艺,也是吃不腻的风味。
图|朱丽叶小阿姨 ©
· 神隐之地,藏着独门江湖秘籍 ·
安徽代表队,常年神隐。
讨论省会,没有几个人能想到合肥。
但安徽的牛肉美食,却大隐隐于市,时不时以独门秘籍惊艳众人。
图|叮叮笑笑生©
如果说河南的洛阳牛肉汤,代表了鲜香的招牌,那么淮南牛肉汤,则代表了安徽的情怀。
咸或甜在这里交汇,一块刚刚打出的烧饼,薄脆、韧香,被师傅抻到恰到好处的长度。沾着热汤,将好变软的时候咬下,醇鲜不绝。以至于美食家陈晓卿都忍不住赞扬,它的魅力势不可挡。配着腐乳,更是鲜香。
图1、2|毛zhazha ©
如果你爱吃牛肉,本地人还会带你去尝尝南大门的牛肉包子,现煎出的肉包香得让人垂涎三尺;
还有亳州的牛肉馍,那种肉食动物都懂的阵势,没人愿意错过。
图1、2|铭铭之中 ©
临走,还不忘塞给你一罐牛肉酱,回去拌饭、拌面,皆是鲜香。
图|小羔美眉 ©
而这里还有源于三国时期的天长牛头、定远辣牛舌、绩溪黄牛肉……无一不令人眼花缭乱。
难怪有人说,牛到了安徽,自己也会觉得死的很值。
图|大嘴吃合肥 ©
· 舌尖响彻斗牛曲,论猛烈无可匹敌 ·
有人说,云贵大山中出奇迹。
其他地区吃牛,大多算是厉害,论猛烈,还是云贵排第一。
此话不假,论中国的奇花异草、奇珍异宝,少了云贵就少了多少骄傲。
图|一坐一忘 ©
如果说日常的牛之美味,尚且还在想象之内,那么云贵大地上,响彻的热烈斗牛曲,会用更为猛烈的方式,告诉你什么叫做超乎想象的美味。
云贵,擅长颠覆想象。
在四处寒风飘雪的时节,西双版纳却是一件短袖、以帽遮阳的景象。
图|网络 ©
这里不但有着茂密繁盛的雨林景观,更将牛肉吃出了花样。
傣族人的剁生,首先将目光给予了柔嫩的牛里脊。他们会将鲜牛肉先切成片,后剁成肉酱,加上葱姜蒜、芫荽、花椒等调味,再加入少量柠檬水,便直接食用。
以此下酒,清爽微辣,会在舌尖泛起一点鲜肉独有的回甘。只要过了心理那关,原汁原味的野性便会让你感受细腻的肉香。
图1、2|《辣椒的征途》 ©
如果说生牛见证了版纳人对鲜嫩的追求,那么牛干巴,则是鲜韧的出处。
被高高悬挂的牛肉条,只用纯瘦的肉条,撒上盐、野花椒、芝麻和炒过的小米椒腌制,牢牢锁住鲜香。当地人会用臼把肉舂软,经过猛烈的火烤,修炼出干硬的金身。
“咔嚓”,是轻轻一撕就酥脆的声音。
云贵代表队,会教你用细细的肉丝搭配当地的佐料,爽口而销魂。
图|一坐一忘 ©
真正的王者,还会去挑战牛瘪火锅的苦味。
很难讲述,牛瘪是否与撒撇师出同源,但可以确认的是,云贵人对于猛烈味觉的追寻,永远向着一个终点——丰富才算鲜。
图1、2|《沸腾吧火锅》 ©
云南人用绿色的牛苦胆汁作为蘸水,整块的牛里脊肉,带你见证凉拌届的巅峰挑战。而贵州的牛瘪火锅,则用芹菜、藿香、茴香和厚重的苦味,带你见证“百草汤”的神秘。
清苦之中的浓郁,咸辣之余的苦甘交替,来过这里的牛,才算是真正将灵魂“安放”在胃里。
图|《沸腾吧火锅》 ©
在中国,还有许多地方,都飘荡着牛的鲜香。
一方水土养一方牛,黄牛、水牛、牦牛在舌尖上演三国演义,更在各地人的寻味创造中辟土开疆。
你能在福建寻得一碗牛肉羹的温柔,也能在河北尝见正宗安徽牛肉板面的风味,现打的牛肉罩饼在寒风中透着热气,湖北人一碗牛肉面配早酒,湖南人的暖锅里正咕嘟着牛肉汤粉……
在中国,没有一头牛能够全身而退。这种容纳了豪情与温情的美味,一直是各地老饕们的私人食谱里,不可或缺的存在。
图1|《沸腾吧火锅》©
冬春交际,人间渐暖。
我们不妨用一口香喷喷的牛肉,去释放被冰封许久的味觉。让更多关于生活的期待,都化为小小的波动,经由味蕾,暖入心间,成就赛场外的另一种圆满。
你最喜欢吃哪里的牛肉呢?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聊聊哦~
图|幼稚园干饭第一名 ©
参考资料:
地道风物《牛牛的中国人到底有多牛?》
食味艺文志《跷脚牛肉:乐山人的市井和江湖》
九行Travel《没吹牛,最会吃牛肉的可能不是潮汕人》
三联生活周刊《西双版纳雨林里的厨房》
END
文字为极物原创,图片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
原标题:《你永远牛不过一个中国人》